如何在云计算基础架构平台中创建云主机
139
2023-10-25
【摘要】 本书摘自《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 理论篇》一书中第2章,第2节,作者是吴信才。
2.2.2 T-C-V 软件结构体系框架
T-C-V 结构采用面向服务的多层体系架构,从下到上依次分为虚拟设备层 (V 层)、 云计算层 (C 层)、终端应用层 (T 层)。总体结构如图2-6所示。
(1)虚拟设备层 (V 层)。利用虚拟化技术,将计算机、存储器、数据库、网络设 施等软硬件设备组织起来,虚拟化成一个个逻辑资源池,对上层提供虚拟化服务(虚拟 存储、虚拟设备、虚拟计算机、虚拟客户管理系统等)。各类空间和非空间数据,包括
卫星影像数据、矢量地图数据库、三维模型数据库及增值服务数据库,以及存储在 MySQL、DB2、Oracle、Sybase 等类型数据库的网络数据源数据,逻辑上组织构成一个 数据资源池,并通过使用空间数据库引擎技术与中间件技术,实现海量、多源、异构数 据的一体化管理。正如人们在解释云概念时常提到的“像我们开启开关电灯就亮,拧开 水龙头水就流,但我们不知道用的是哪个电厂发的电,哪家水厂提供的水"一样。
(2)云计算层 (C 层)。云计算层 (C 层)在支持超大规模、虚拟化的硬件架构的 基础上,提供基于资源丰富、面向服务、分布式架构的功能全面、性能稳定、简便易用 的高效共享服务软件平台,建立了海量地理信息数据、服务和资源管理与服务体系框架, 按照“即插即用”的思想及聚合服务的理念建立服务,提供多层次的应用服务及解决方 案。正因为有了虚拟设备层 (V 层),才能实现云计算层 (C 层)的功能与虚拟设备层 (V 层)的数据彻底分离,分离后的功能和数据采用基础内核进行管理。由于基础平台 厂商提供基础功能元素,广大用户或应用开发商不断提供可组成各行各业应用的各种规 格颗粒大小(小从微内核群大到组件插件)功能元素,云计算层 (C 层)才能渐渐形成 并不断发展壮大。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GIS 基础内核:基础内核运行于 Windows/Linux/UNIX/AIX 等操作系统上,基于 数据仓库与功能仓库发布基础的数据与功能服务,并对服务与服务进程进行管理控制, 主要负责与数据服务器的数据通信。客户端调用服务发送数据请求,通过基础内核实现 与数据服务器层的通信,将数据请求的处理结果返回到客户端缓存。
②GIS 功能服务:构建于基础内核之上,提供.NET 与 Java 两大技术体系相应的服 务体系,全面支持跨平台运行,其提供的服务体系包括 MapGIS Web Service、OGC Web 服务和第三方 Web 服务接口。终端通过浏览器或者其他的方式(桌面应用等)向平台 的 Web 服务发送请求, Web 应用服务进行响应并接收请求,返回相应的操作结果。
③服务集群:针对各类功能服务建立服务集群,提供集群配置管理、集群状态监控 等功能。
④服务管理器:管理基础内核与 Web 服务,提供服务器管理、服务管理、集群管 理、权限管理与安全管理等功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 18664393530@aliyun.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